帝王思想盛行,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弊端。
之一 朕即天下
路易十四说:朕即天下。也许成为皇帝一样的人是每个人的本能欲望。很多中国公司的确是这样,老板的话不仅不能被抵触,甚至被当成企业的“圣旨”和教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种环境下,老板经常会认为,员工的所得是出自于他的赏赐,从而漠视员工的劳动价值。甚至老板个人的喜好和厌恶,决定了一个员工在公司的命运。
之二 第三只眼
很多老板的梦想是变成二郎神,睁开第三只眼睛,别人看不到的他都能看到。在公司内部,老板最想知道的莫过于下属在背后议论什么,为了能达到这个目的,老板必须打造自己的“第三只眼”。
在很多公司,耳目们的势力是绝对不可小视的,而且各级领导都会有自己的耳目。这是由于领导和下属之间的互相不信任造成的。大多数下属形成了“会上不说会下乱说,当面拍胸脯背后挖祖坟”的做事风格,这种信息沟通的不顺畅,让老板决策往往有偏差。
之三 制度是条狗
现代社会的人都喜欢养狗,因为人靠不住,只有狗对自己忠实。很多老板也很喜欢把身边的东西照着狗的标准来打扮,其中也包括自己制定的公司制度。在他看来,制度是条狗,只会咬别人,不会咬自己。
不管是什么人都有在制度之上横冲直撞的欲望。很多老板看到公司制度腐败,也经常会想到改善监督机制,或更严格地执行制度,但从没有想到自己也是公司中的一员,作为公司的一员也应该遵守公司的制度。
之四 第22条军规
在很多公司文化中,都隐藏着这样的意思,员工“生是公司的人死是公司的鬼”。或者如同那第22条军规:“你要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而你还能意识到自己,那说明你还没有全身心地投入。”
员工的私人空间经常因为老板的一句话而显得无足轻重,经常性的无偿加班会被老板认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中国企业过于推崇“牺牲型价值观”,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对立,是帝王思想“忠孝不能两全”的余毒。
之五 诸侯割据
人人都想当“头儿”,“不肯久居人下”是古代中国对有作为的人的赞美,这么富有英雄主义的话激励了无数英雄或者土匪揭竿而起。在公司里,不少人的理想也是这样,干多少年以后有了经验和资源就自己拉出一摊来干,或者干脆把自己所在的部门控制起来,让总公司针扎不透水泼不进。
公司诸侯割据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的是在公司初始阶段,谁能弄到项目,谁就能挑起一摊事,因项目而割据;有的是在各地搞分公司形成自己的势力而割据;有的是因为掌握公司某种重要资源而割据。 之六 碰杯万岁
在年会上,最常用的一个词是“谢谢”,最常做的一个动作是碰杯,人们经常会因为杯中的液体是白水、雪碧还是白酒的追究而乐此不疲。领导先到各张餐桌敬酒,员工站起,轮流和领导碰杯,领导祝词,员工答谢,领导干杯,员工干杯;员工到领导桌敬酒,领导站起,轮流和领导碰杯,员工祝词,领导答谢,员工干杯,领导干杯。各级领导以此类推。
年会上,酒酣耳热之间,大家其乐融融,各种各样的矛盾是不是能因为这种仪式而化解呢?在管理上,一些糟糕的中国式管理也强调这种碰杯万岁式的好好先生式管理。但“好好先生”并非没有心眼,而是善于将杀人之剑运用于无形。如果管理者想辞退一位看不顺眼的员工,绝不会直截了当地告知,而是拐弯抹角地让员工自己意识到应该走人。 张鼎昆认为,形式是必要的。这种年会碰杯的形式很好地满足了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在这时候,领导可以和一般员工称兄道弟,斗争尖锐的部门之间可以互相说谢谢,道一声对不起,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能抵消一些内部矛盾的尖锐性。但更重要的是怎样去真正解决这些矛盾。中国人喜欢面子上过得去,年会就是为了模糊一下矛盾者的视线,不要把矛盾表面化。 之七 有罪推定 老板总会这样看待一个员工,你是懒惰的,你是自私的,如果你不承认,那你证明给我看。这种看法在中国的管理者中普遍流行,持有这种对员工看法的管理者,大概要占到总数的90%。这也正像中国传统的法律认定一样,先假定你有罪,然后由你举证来证明自己无罪。在管理学上有x轴、y轴理论,x轴代表人是勤奋的,在某种情况下会努力工作的;y轴代表人是懒惰的,在利益驱使下才会去干活。在中国管理者看来,对员工的这种评价几乎是一条y轴的平行线。 张鼎昆说:“我不能说,人性是善的,或者人性是恶的。每次我讲管理学课都会向管理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员工会不会主动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工作而不需要利益的驱使。大多数人都持否定观点,而每次都有一两个人持肯定观点,我总希望让这些人上来讲讲。倒不是说我肯定人性是善良的,而是因为我总在寻找人们会主动积极地完成工作的这种临界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