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企业IT管理(或称系统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等等)逐渐成为广大CEO与CIO所面临的挑战。一般认为,有效的企业IT管理方案应该是从CEO/CIO自身的需求出发、真正反映用户需求、为用户解决实际局域网管理难题、获得企业效益的解决方案。普遍来看,当前企业在其IT基础设施的局域网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企业的CIO必须考虑是否在新的时代下为公司建立一套新的电子商务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从最基本的电子邮件、网络视频会议、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管理,一直到企业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的整合,乃至于ERP、CRM,同时,你还必须保证这个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
其次,混合化计算趋势已经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CIO会突然发现,自己的企业中包含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多个不同系统。网络、数据库、应用软件、硬软件平台的差异正在扩大。在企业使用的网络中,可能同时存在有TCP/IP、SNA、DECnet和IPX。因此,为了提供相互联系、集成而全面的管理,IT管理软件必须能够弥补企业中存在的这种差异性。
另外,在企业内部,紧缩规模、部门合并、和类似减价的措施,导致了IT工作人员队伍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在现代的IT环境中,IT技术日新月异,要与现代技术保持同步,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此时,选择一套合理的IT管理系统至关重要。这个系统应该具有自我适应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具有更多的智能,以面对随时随地出现的新困难。
传统IT管理模式的弊端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传统的IT管理模式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自身需求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发展的,企业往往从购买一台PC开始,到服务器,由此逐步建立了与自身业务相对应的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办公系统、ERP系统……,但是,这样的一种面向需求的设备购买方式为今天的IT管理带来了不少的弊端。
首先,在传统的单点管理技术下(如:独立的网络管理、服务器管理、数据库管理、应用管理),各管理部门及管理产品相互独立,每个IT管理人员只熟悉某一方面、某一平台的计算机资源管理,这样一来,一个IT管理人员淠汛雍旯凵先面了解企业的整个计算机环境,例如:企业有哪些关键业务,这些业务所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如何,某一关键业务由哪些应用软件组成,这些应用软件的用户分布情况,应用软件的数据库分布在哪些服务器上,这一业务运行在内部网的什么网段上……,这些都造成了IT管理人员无法制定出一个企业的计算机系统整体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无法从为企业业务发展提供服务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系统管理所应涵盖的方面以及所需达到的目标,不能满足企业对信息系统的管理要求。
其次,IT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计算机资源分布和性能分布缺乏了解。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网络管理人员只知道网络使用状态,数据库管理人员只知道数据库使用状态,使管理员淠讶面掌握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等资源的配置、分布和使用情况,例如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当某一业务或应用程序性能下降时,我们不知道其关键原因在何处?是网络带宽无法满足需求?是网络结构不合理,导致部分网段拥塞?服务器性能不够,瓶颈是在CPU、内存还是I/O?数据库性能未进行优化?…,从而不能决定采取何种方式解决问题:是升级服务器的CPU还是内存?是升级网络设备还是重新配置网段?是否需要重新优化数据库性能?这些都会造成企业在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投资方面的盲目性。
第三,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各计算机管理部门和各管理人员各自为政,各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和规则,各依自己的管理经验用手工方式处理问题,没有统一的处理规范,这在一个大型的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中会造成浯蟮幕炻遥如某一类人员在各系统资源(如网络、主机、数据库)中命名、口令、安全访问权限不一致;某一系统故障问题出现时,不能统一处理问题、进行流程调度,各管理人员分头盲目行动,造成效率低下、管理资源浪费;
另外,传统的管理方式中,系统管理人员处于"被动"的管理状态:只有当问题发生以后才被动地作出反应去解决,系统管理人员要查看某台主机或网络设备的运行状况时只有登录到这台设备并采用复杂的操作命令才能看到,缺乏强大的工具去主动、连续地监控整个系统资源的运行状况。而且,这种情况造成IT管理人员多,且分工不合理,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系统管理的复杂度,并提高了管理成本。
所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应考虑采用全新的、面向业务的IT管理模式和先进的企业级系统管理软件解决方案,实现对企业分布式信息系统的各种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客户机、数据库、应用软件、用户)全面、统一、集中的管理,确保IT系统为企业业务发展提供可靠、高效、安全的信息服务。
改变传统管理方法
改变传统管理方法,发展最新的IT管理模式,建立全面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今天的IT经理所要面临的难题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