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网安全管理软件帮助单位解决安全漏洞问题
软件没有一个没有漏洞,安全漏洞问题一直困扰着单位,这些漏洞如果不及时发现就很可能导致信息泄露。内网安全管理软件是内网信息管理中解决内网信息泄露的安全软件。由程序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特点不难看出,静态的代码扫描是不完备的。环境错误注入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软件测试方法,这种方法在协议安全测试等领域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系统通常由“应用程序”和“运行环境”组成。由于各种原因,程序员总是假定认为他们的程序会在正常环境中正常地运行。当这些假设成立时,他们的程序当然是正确运行的。但是,由于作为共享资源的环境,常常被其他主体所影响,尤其是恶意的用户,这样,程序员的假设就可能是不正确的。程序是否能够容忍环境中的错误是影响程序健壮性的一个关键问题。
错误注入,即在软件运行的环境中故意注入人为的错误,并验证反应。这是验证计算机和软件系统的容错性、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测试过程中,错误被注入环境中,所以产生了干扰。 换言之,在测试过程中干扰软件运行的环境,观察在这种干扰情况下程序如何反应,是否会产生安全事件,如果没有,就可以认为系统是安全的。概况地讲,错误注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一个适当的错误模型试图触发程序中包含的安全漏洞。
在真实情况下,触发某些不正常的环境是很困难的,知道如何触发依赖于测试者的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所以,在异常的环境下测试软件安全变得困难。错误注入技术提供了一种模仿异常环境的方法,而不必关心实际中这些错误如何发生。
软件环境错误注入分析还依赖于操作系统中已知的安全缺陷,也就是说,对一个软件进行错误注入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操作系统本身所存在的漏洞,这些操作系统中的安全缺陷可能会影响到软件本身的安全。 所以,选择一个适当的错误模型来触发程序中所隐含的安全漏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错误模型,能够高水平地模拟真实的软件系统,然后分析漏洞数据库记录的攻击者利用漏洞的方法,把这些利用变为环境错误注入,从而缩小在测试过程中错误注入和真实发生的错误之间的差异。
二、从信息安全趋势来看企业需加强内网安全防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安全的内涵在不断地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攻击)、防(防范)、测(检测)、控(控制)、管(管理)、评(评估)”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术。
随着网络攻击事件愈演愈烈,网络安全隐患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政府初步建成了国家网络安全体系,安全技术也出现了由表及里、注重在硬件中预置有关安全措施的发展方向。 2003年2月,美国正式通过《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明确五大优先发展方向和47项行动建议。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响应系统;制定《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威胁与脆弱性降低计划》;国家提高整体网络安全意识与培训;加强政府网络安全保护;加强国家安全与国际网络空间安全合作。
未来网络安全发展的趋势是在现有网络安全体系下从广度和深度做进一步的扩展,在遵循原有网络安全体系性、系统性、层次性、综合性、动态性原则的基础上,以客户的具体需求为中心,按客户网络的实际运用状况量身定制网络安全的整体规划设计,包括完整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基于应用的安全产品的二次开发、特色的安全服务项目等。
在未来,黑客攻击、内部泄密情况会不断增强,为保证信息安全,单位一定要加强内网安全防护,提供完整的内网安全解决方案,解决信息泄露的问题。 三、部署数据加密软件加强数据安全 1.透明文档加密:能够对企业内所有员工电脑进行文档透明加密,经过透明加密的文件只允许员工在电脑上正常使用,私自外发和拷贝都会使外发出去的文件打开后是乱码的情况; 2.U盘管理:能够禁止所有员工在电脑上使用U盘,还可以通过U盘使用权限设置仅写入、仅读取和允许使用的权限,也可以通过usb存储特殊处理只允许员工在电脑使用特定的U盘; 3.外设管理:可以通过外设管理禁止员工在电脑上随意使用usb接口,可以禁止红外设备、串口设备、无线网卡和便携式存储设备的使用,能够全面管理usb接口外发文件的行为; 4.文档安全:通过文档安全可以做到对文件修改或删除时进行自动备份,还能够设置文档防勒索和限制文件外发途径,比如限制员工通过聊天工具、网页和邮件等形式外发文件,或者是管理者自定义文件外发的类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