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谷歌建站呼吁网络自由
据消息,联合国旗下国际电信联盟(ITU)计划于12月在迪拜召开会议,商讨对于全球通信协议的修改。该议会俄罗斯欲提议修改规则,让各国政府可以直接监视人民的上网行为。Google日前建立网站Take-action为阻止该情况发生,呼吁互联网言论自由。该提议目前已获得巴西与印度等国支持。
据悉,目前全球有42个国家/地区对互联网内容进行过滤和审核。就在过去的两年间,这些国家/地区的政府共出台了19部新法,限制在网上自由发表言论。谷歌认为,一旦该协议通过,会对创新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某政府将获得对合法言论进行审核的权利,甚至政府还将有权切断互联网接入。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提案要求诸如YouTube、Facebook和Skype等服务必须支付新的服务费才能跨境提供服务。这会限制信息访问(尤其是在新兴市场中)。
谷歌在网站中呼吁:“自由开放的世界依赖于自由开放的互联网。政府不能单方面决定互联网的未来。全球使用互联网的几十亿人以及构建和维护互联网的专家也应该有发言权。”
二、网络监控逐渐成为视频监控的主流
网络监控是针对局域网内的计算机进行监视和控制,针对内部的电脑上互联网活动(上网监控)以及非上网相关的内部行为与资产等过程管理(内网监控)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网络和互联网不仅成为企业内部的沟通桥梁,也是企业和外部进行各类业务往来的重要管道。
网络监控逐渐成为视频监控的主流,那么,一个成功的IP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当安防企业采用新技术时,如何将效益最大化、困难最小化。监控的网络化已经成为安防视频远程监控的主流,前端监控网点的联网和远程监控在民用行业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首先,网络监控之所以能成为主流;主要在于它的远程可操控性,在远端可以得到清晰的图像,并实施一定的控制,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操作,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对网络监控的需求。
其次,网络监控也有着它自身的缺陷,由于网络化的监控要求对网络监控内容做到延时要小、而且要允许多个用户的并发访问和控制,这在对重要的视频图像进行安全的传输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图像的传输就要求图像的编解码设备,要不断提高自身编解码的灵活性和抗误编解码的能力,网络传输带宽的占用率和有效的利用率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点。所以,要使视频图像能够顺利地完成采集—>压缩—>加密—>传输—>解密—>解码—>显示等,这一系列的任务。已经不是太容易的事情。由此可见,这一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制约网络监控更快速发展的瓶颈。
最后,网络监控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具备智能识别软件。智能化则是安防技术的最终发展目标和理想境界,它要能辅助人们或者能自动从浩瀚的图像信息中提取出人们感兴趣的有用信息,例如从网络监控场景中辨认出物体、行为或特征,能跟踪特定的目标等等,它们属于智能视觉的学科范畴,如何能从底层的原始视频图像数据中获得高层的语义理解,就是智能视觉学科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