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内网管理的定义内容和好处
内网安全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尤其对一些有密级的单位,即使使用了物理隔离设备,也不能杜绝病毒木马的侵害,甚至黑客的攻击,给网管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清文是一政府机构的网络管理员,和笔者炫耀说,在实现了内网管理后,维护的机器少了,工作量也减小了。以前上班忙的晕头转向,这边的机器正常了,那边又出了问题,刚回到座位,电话又响了。现在可好了,网络速度明显加快,是原来速度的二到三倍,遭受病毒木马攻击少了九成以上,机器偶尔会有些小问题。他个人的工作也有条不紊,还有充电学习的时间了。
1、内网管理的定义:
由此可见,内网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那什么是内网管理呢?内网管理就是企业内部网络的管理,就是监督、组织和控制局域网网络通信服务,目的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持续正常运行,并在计算机网络运行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响应和排除故障。一般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等。安全管理是内网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正受到业界及用户的广泛关注。除了建立一套安全防护系统外,网络安全制度的建立和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不可少的。
2、内网管理的现状:
在网络应用的深入和技术频繁升级的同时,非法访问、恶意攻击等安全威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愈演愈烈。由于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像BT、 电驴等下载软件占用大量的带宽,造成网络阻塞,影响了正常业务的开办。有些部门的数据存在很强的机密性,比如财务和人事档案,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造成机密文件被盗时有发生。病毒的肆虐,木马的横行,致使员工抱怨,老板愤怒,下载缓慢,业务受损,甚至企业陷入瘫痪。另一方面网络中的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量众多、构成复杂,差异性非常大,而且各自都具有自己的控制管理平台,网管员需要学习、了解不同平台的使用及管理方法,并应用这些管理控制平台去管理网络中的对象(设备、系统、用户等),也为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3、内网管理的内容:
借助于好的网管软件,对网络的结构和设备的图形化管理就变得容易多了。它能够直观显示、监控和前瞻性的管理网络。还可以通过VLAN的设置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将不同的工作区域划分开,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通过软件对网络内部流量监控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查看非法的进程和服务,并禁止屏蔽掉,释放带宽,保障正常业务的顺利进行。建立一套有效的网络管理制度,包括对员工的管理,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做好安全防护,使用防火墙、VPN、IDS、防病毒、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措施和管理系统。为更好的开展企业业务,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做好服务。
4、内网管理带来的好处:
有了高效的内网管理机制后,不但减轻了网管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有利于员工专心工作,玩游戏,聊天做和工作无关的人少了,遭受病毒木马攻击的机会也少了,整体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而且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力。高效而有序的企业网络,对业务发展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
二、四因素决定网络管理水平
1、意识亟待加强
用户对于网络管理的意识,目前还需亟待加强,尤其对一些大规模的行业网络用户。毕竟,网络管理是整个IT管理的重要一环。用户选择应用管理软件时,既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也不应一切从简,应从自身网络发展及网络应用需求出发。
锐捷网络钟竹介绍,从用户网络规模以及应用需求出发,对于网络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对于简单和小型网络用户,在网络管理上只需通过在设备上的相关功能进行管理就行了。而对于中等规模,并全部采用单独一家设备的用户而言,用户对网络的管理可采用设备提供商所提供的管理软件进行设备和用户的管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某些第三方的管理软件,这可以根据用户自身应用的需求出发。但对于第三类用户,由于网络的规模大、应用多、设备杂,并对业务的性能、可靠性都十分关注,但设备提供商所提供的网络管理软件往往相互之间存在兼容性等问题。因此,用户需要采用第三方网络软件厂商提供的通用管理平台,通过接口集成设备厂商的网络管理软件来管理设备、用户和电缆。毕竟,设备提供商的网络管理软件主要是解决好自身设备的管理问题。
2、技术实力需提升
对于网络管理的最终实施者,网络管理人员自身技能和管理水平决定了网络的正常运营和优化。
对于大规模的网络,网络管理员除了要掌握网络设备安装、配置、管理和使用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了解整个网络与通信的发展趋势,并且还必须针对当前网络和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判断,为网络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建议和可行性分析。目前,在大型企业网络和运营商网络中,网络管理员都能对网络进行高水平的管理,但在一些中等规模的网络中,网络管理员自身技术实力还存在着较大地局限。
Micromuse张卫在谈到怎样帮助用户更好的实现网络管理时说到,他们将实现产品的中文化,并通过建立起本地服务支撑体系来提升网络管理员的自身技术实力。
3、按需选择相应产品
对于在实施网络管理时对产品的选择,众多业界专家也给出了很多建议。他们均认为,对于产品的选择必须根据自身网络的应用需求以及网络发展的趋势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用户必须关注目前企业发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相应的IT建设会有怎样的考虑;当前网络规模多大,未来网络发展如何规划;网络对将主要支撑哪些业务,而哪些业务又是非常关键;网络配置更改频度怎样; 什么力度的管理最有收益?厂家提供的网络管理软件是否能够系列化,适应客户对网络管理的需求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