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也越来越快地走近我们,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支柱。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又使得计算机网络本身运行的可靠性变得至关重要,向网络的管理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日趋繁杂,网络管理人员用人工方法管理网络已无法可靠、迅速地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无法满足当前开放式异种机互联网络环境的需要,人们迫切地需要用计算机来管理网络,提高网络管理水平,使信息安全,快捷地传递。于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了。 一、背景资料:ISO网络管理模型 为了更好地管理不同厂家的网络设备,支持不同的网络管理平台,就需要制定网络管理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十分重视网络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网络管理标准。在OSI网络管理模型中,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被划分成五个功能。通常,一个具体的网络管理系统并不一定都包含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不同的系统可能会选取其中几个功能加以实现,但几乎每个局域网网管系统都会包括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和性能管理这三个功能。 故障管理--检测、隔离、更正网络问题并从这些问题中恢复。 性能管理--分析和控制整个网络的数据吞吐,为终端用户提供连续的可靠的服务。 配置管理--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设备进行配置,通过它,可以实现对网络设备的配置的集中管理。 计费管理--测度网络上资源的利用情况,设置计量单位、确定开销、向用户收费。 安全管理--控制对网络资源和敏感信息的访问。这种控制包括对网络设备的访问限制,对给定设备上某种应用的访问控制以及对网络协议的访问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 不管是网络故障管理还是网络性能管理,也不管是哪家厂商的产品,各种网络管理系统都是按照相似的模式运作的。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所有产品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简单网管协议(SNMP)在网管工作站和网络设备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首先,局域网网管系统不单单是网管软件的事,还与被管理的网络设备密切相关。网络设备必须能够收集、保存本设备及其连接网络线路的相关故障和性能参数,网管软件才有可能进行收集、分析(早期某些设备不支持这种功能,需要专用的探针)。经常有人会问:局域网网管软件能否管理什么参数?实际上,网络管理员应该首先明确设备能否提供这些参数,是否正确配置了设备以提供这些参数。 网管工作站上的局域网网管软件负责定期、自动采集这些参数,并正确处理它们使之对用户有用。如前所述,局域网网管软件是通过SNMP协议从网络设备收集数据的,可以定期主动轮询,获取数据;也可以被动接收网络设备发出的SNMP Trap、syslog以获取报警数据。局域网网管软件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优劣是影响其性能、可扩展性的重要因素,也是考察网管软件的重要指标。 众所周知,网络设备是通过不同的管理信息库(MIB)来表述监控参数的,一般网络设备除了支持标准的MIB II、RMON外,还会支持一组与设备型号相关的专用MIB,以扩展管理功能。因此,网管软件支持了哪些MIB,如何支持新的MIB定义是考察网管软件的另一关键。例如,以太网VLAN的划分一般可以通过对MIB的设置完成,但是该MIB并不是国际标准,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型号采取了不同的MIB定义完成此功能。如果网管软件支持这些MIB,加上对VLAN处理业务逻辑的处理和表述,就能够完成鼠标拖拽式的VLAN修改,极大简化管理员的操作。 三、背景资料:网络管理模型
从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来说,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局域网网管软件基本上由4个部分组成:多个被管对象代理(Agents),至少一个网络管理器(Network Manager)或称网管工作站,一种通用的网络管理协议(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以及一个或多个管理信息库(MIB,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用户主机和网络互连设备等所有被管理的网络设备称为被管对象(Managed Object),驻留在这些被管对象上,配合网络管理的处理实体被称为被管对象代理。实施管理的处理实体被称为管理器(Manager),管理器驻留在网管工作站上。管理器和代理通过交换管理信息进行工作。这种信息交换通过一种网络管理协议来实现。管理信息分别存储在被管对象和管理工作站上的管理信息库中。 网络管理协议与管理信息库中的管理信息描述了所有被管对象及其属性值,使得网络管理的全部工作就是读取(get,对于监视)或设置(set,对应于控制)这些对象信息及其属性值变量。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是目前TCP/IP网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