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网络监控管理人人有责 网络给网民营造了广阔的言论自由空间。一方面使许多正义得到伸张,另一方面也使许多邪恶得到扩散。作为监管方应加强网络监控管理,作为网民也应主动加强对他人及自身言论的监管。事不关己,不应高高挂起,因为下一个受害者,可能就是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普通公民的言论自由得到充分体现,吸引眼球的“网络事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事件证明,互联网不仅成为普通公众的“发声器”和“传声筒”,也成为伸张正义的斗士。 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用事实说话:“涉腐”的有周久耕天价烟事件,“涉权”的有被问责官员复出问题,“涉纪”的有深圳林嘉祥事件,“涉富”的有杭州富二代飙车案,“涉黄”的有贵州习水嫖宿幼女案,“涉黑”的有重庆文强案,“涉恶法”的有广东孙志刚事件,“涉及国家民族”的有奥运火炬海外受阻事件……在这一系列事件中,网络民意一次次掀起舆论的高潮,而网友们的参与无疑成为推动事件进展的一支中坚力量。 然而,网络毕竟是虚拟的,对于普通网友来说,许多事情往往难辨真假是非,再加上围观凑热闹起哄从众心理等等,很容易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如广受社会关注的“艾滋女”事件。该事件一经批露,便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主角闫德利成为众矢之的。好在,真相很快大白,造成这一切的幕后黑手也已经伏法。事情本身算是暂时画上了句号,但是诸如网络监控,网络管理等一系列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却很多。 1、网络管理是否到位?网络管理部门包括网站及监管部门,是网络舆论出口的第一道关卡。一些博客、论坛对博文帖文没有经过认真审核,就允许作者发表,包括一些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不雅照。即使“艾滋女”事件全是真的,出于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的需要,网络管理部门也应该及时卡住这些照片发出,但是很遗憾,相关的网络管理部门并没有“把好关”,应该说这是网络监控管理的失职。 2、媒体导向是否正确?以正面宣传为主是传统媒体的基本原则。然而,除了网络媒体,很多传统的新闻媒体也耐不住寂寞,赤膊上阵,混迹其中,成为事件的助推器。他们在并没有认真核对事情的真假,也没有考虑到尊重当事人的隐私这一基本常识的情况下,仅仅为追求点击率,吸引眼球而大量跟风报道,使事件影响进一步扩大。幕后黑手自然可恶可恨,也应当受到谴责,但传统媒体推波助澜,无意中成了帮凶,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同样应该深刻反省。 3、网友言行是否得当?网友是一个特殊群体,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广播员”和“新闻中心”。“艾滋女事件”事情发生后,许多网友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疯狂地搜索“艾滋女”、“闫德利”等关键字,然后再将搜索到的文字及图片到处张贴,在不明是非真假的情况下,当了伪道德卫士。在指责事件主角不道德的同时,自己也已经站到了道德法庭的被告席上,损人不利已。 造谣中伤、“忽悠”广大网友的固然可恨,但我们在事件中又做了些什么呢?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我认为,除了重点处罚造谣诽谤者外,还应该加大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加强传统媒体的审查监督,从而在源头上杜绝这种虚假且可能给当事人造成巨大伤害的负面事件。加强网络监控管理不是一句空话,这非常重要、非常紧迫,否则下一个受害者可能是你! 二、网管软件不能简单封堵了事 Web3.0的出现给传统的网络管理思路提出了新的挑战。CIO和网管们应该挥别那段利用网管软件封杀一切“危险”应用的灰色日子了。QQ、微信、视频分享网站、开心农场……存在即合理,你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现在许多企业的CIO和网络管理人员,会像防贼一样防范内部员工上网行为管理。有的CIO命令网络管理员屏蔽QQ聊天、监控微信聊天内容、监控钉钉等聊天工具,有的会CIO命令网络管理员屏蔽视频分享、P2P网站,火爆的偷菜游戏更是成了CIO的眼中钉,其成为网管软件争相封杀的对象就不足为奇了。 在新一代熟悉互联网的员工中,特别是80后员工上岗后,现在的CIO和网络管理人员不会再为了如何教会他们使用企业IT管理软件而头疼,不过新头疼的问题就是这些员工似乎总在利用开放的网络偷偷娱乐或聊天,并且很多员工会通过自带的笔记本电脑或者WiFi手机等设备无线上网,但是你也说不清楚他们是在工作还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这些新技术的出线就对传统的网络管理思路提出了新的挑战。 依据CIO通常的传统思路,应对这种情况的对策非常简单,两个字——“封杀”即可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封杀真的能够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吗?封杀之后工作是否就会变得更加有效率?答案或许会令网络管理人员和CIO吃惊。在许多公司中,封杀的服务和网站越多,员工的工作效率往往并不会提高,有时反而会造成沟通中的种种麻烦。甲骨文公司前总裁兰尼曾说过:“年轻人不会选择无法使用新工具的公司,他们会说我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工作呢?”目前国内很多CIO在畅谈云计算等未来的企业信息化前景。不过他们之中许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线仍然处于原始的阶段,往往只能够满足员工上网行为管理、收发EMAIL监控、撰写电子文档等日常的工作。企业虽然也投入了大量金钱和设备,但是由于CIO的思维局限,导致了企业内网建设仍然停留在“够用能用”的标准上,因此导致了企业无法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时候告别利用网管软件封杀一切“危险”应用的灰色日子了,因势利导,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是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