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介绍,“黑产”目前在行业内已拥有一条巨大产业链,网络黑产链条呈现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的特点。初步估计,中国“网络黑产”从业人员已经超过150万,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别。由于黑色产业链牵扯的环节较多,监管和打击难度较大。 早前央行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从业机构依法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在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和巨额利益的驱动下,“黑产”窃取个人信息手段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这也要求企业机构乃至用户都需提升主动防范意识。“比如我们目前在风险管理上进行了多方位布局,除了做好传统风险管理之外,还在技术手段、风险管理理念上做了很多革新和创新。” 京东金融消费者金融事业部风险管理高级总监程建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京东金融消费金融搭建了风险控制模型、量化运营模型、用户洞察模型、数据征信模型四大数据模型体系,涵盖从用户的洞察、画像,到用户行为的一些欺诈的识别和信用风险的评估。在这些工具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构建了策略体系并自主研发了风险管理的四大风控系统:“天网系统”实施拦截风险订单、“天盾系统”实时防范欺诈安全、“天机系统”实时分析信用数据、“天策系统”实时部署风险决策。 “不过打击‘黑产’仅靠企业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日益猖獗的黑产链条还需要具备技术实力的互联网企业联动公安部门以“企企联合”、“警企联合”的“产业化”打击策略,加强行业内风险管理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同建立的合作伙伴体系来规范行业标准、加强犯罪打击、直连用户需求等,进一步完善安全生态的建设,为网络安全生态构建起更加可靠的防御体系。”程建波进一步强调。 记者了解到,日前京东金融配合安徽省宣城市公安局成功破获一桩“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案件中5名犯罪嫌疑人通过猫池设备向目标用户集群发送携带手机木马病毒的短信,非法获取客户信息后在京东商城购物平台以客户身份信息进行下单购物变现。 京东金融方面第一时间发现此情况并采取了控制措施同时对批次异常订单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将相关情报线索提供给了宣城警方。最终协助警方成功破案,共缴获作案用电脑十余台、手机二十余部、银行卡数十张,挽回客户经济损失20余万元。 在国家政策与有关行业机构的引导下,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共同建设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2016年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支持下,京东金融、腾讯财付通、百度金融以及美团大众点评就共同发起了“金融风险信息共享联盟”。可见各个企业与机构已经有意识要加强自律互通有无,共同保护互金行业的数据安全与秩序。 维护好中国网络安全,不仅是自身需要,对于维护全球网络安全乃至世界和平都具有重大意义。面对来自全球黑客、组织、敌对势力及国家间的网络攻击,我们国家既是“重灾区”,又是被无端指控攻击别国较多的国家之一。美国本次由于网络空间危机而导致在这次总统选举中的被动局面也警醒我们,危机近在眼前,一定要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安全,未雨绸缪,及早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才能有备无患。维护国家安全。 我们一方面要保持清醒头脑,各方面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要针对网络空间安全危机出现的新特点,跟踪掌握应对网络空间安全危机的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做好周密的应对准备,特别是加强网络空间安全危机防范,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交流网络安全技术、情报,共享网络安全资源,共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同世界网络强国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互联网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产业实力等方面,尤其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有不少“短板”。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特别要在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下功夫,做到“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尽快实现“弯道超车”。 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各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搭建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平台,共同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铸造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坚强后盾。 作为网络信息安全快速发展的现今,互联网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是国内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安全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利用网络窃密、犯罪等活动越来越猖獗,已经严重地危害了国家政治安全,用户的信息安全。不可否认网络空间的机遇也是越来越大,必须坚持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做到依法管理,确保安全,坚决维护网络安全,使得网络更好的惠及中国人民。广大企业网络用户也更应该合理利用网络空间的资源,保护好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从而推动企业的稳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