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就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而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及服务网络以及相应的信息化相关标准,没有规范的产品或服务商的管理和服务;在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信息系统的集成化程度、运行效率、安全性、信息综合程度和信息服务水平以及信息化支撑环境、组织管理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一:内部因素
1.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作用认识不足
随着近年来对企业信息化知识的推广与普及,各行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展信息化对节约企业成本和达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增加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但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仍有待全面提升,突出表现为:对企业信息化需求缺乏全面了解;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顶层规划;信息化部署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 与大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目前约有半数的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信息化建设。
2.高层领导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高
就企业的决策分工而言,按决策影响力从高到底,可依次划分为决策者、决策建议者、决策执行者。作为企业的重要决策之一,信息化决策应由包括CIO在内的企业最高决策层制定,但调查发现,受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制约,相当比例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决策由企业最高领导决定,而CIO只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执行者。
二:外部因素
1.国家战略持续向中小企业倾斜
近几年,国家和各级政府从发展战略、政策制定、财政扶持等加大向中小企业倾斜力度,强调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的内容。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并在《国家倍增计划》、《2006-2020年信息化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中将“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中小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2.经济全球化影响日益显著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深入,在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等趋势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经济中原有的相对稳固、独立的竞争格局被打破。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竞争,使得原有的地理、区域优势不复存在,同时也使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彼此之间的影响和联动也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美国次贷危机、日本地震等重大事件对全球经济和企业的影响巨大。
3.市场发展不确定性增加
从全球来看,受金融危机等影响,近几年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欧美等全球主要实体经济下滑。特别是近期欧洲一些国家面临的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更使得全球市场增长面临着较高的发展风险,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大。从中国来看,受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增长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一方面,出口等拉动市场增长的常规引擎呈现明显的减速趋势,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及消费等新的拉动力效应仍有待提升,中国经济和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日益凸显。
4.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受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知识流等在更大的范围内广泛交流,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和产业转型的进程都呈现明显加快的态势,同时各企业间的竞争也呈现明显的同质化特征,因此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资金及市场资源,企业间的竞争明显加剧。而全球市场持续低迷带来的需求增长放缓,更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近两年,各行业频繁发生的企业并购、重组、甚至倒闭,都有力佐证了竞争的日益加剧。
5.中小企业灵活性优势突出
与大型企业相比,虽然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规模、管理和业务发展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但中小企业大多更加灵活、高效、创新,从而使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从企业特征来看,中小企业无论在业务方向、经营方式、企业网络管理等方面,与大企业相比,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灵活性,这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和生存发展的重要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