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署数据加密软件,防范员工窃取敏感信息 据数据安全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40%的办公室员工表示,他们曾窃取过公司的敏感信息,25%的办公室员工愿意窃取公司敏感信息,如果他们认为这有助于好友或家庭成员获得一份工作,可见办公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频繁的信息外泄事件,反映了现代人道德操守的缺失,反映了组织机构信息管理的缺失,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国人对信息安全管理意识的缺失。 无论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还是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机密信息,但很少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保护,有也仅限于行政制度、道德说教和简单粗暴的免费软件,于是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数据泄密案件的与日俱增也就顺理成章了。 事实上,解决机密信息外泄的高科技方案已不在少数。以CPI数据外泄案件为例,假如涉事部门事先就安装了上网管控软件,通过文件操作记录的查看就能快速找到泄露信息的“内鬼”,也就不必兴师动众了;而假如同时安装了文档加密软件,则文件都不可能离开内部网络,因为即便外发出去也只是乱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预防为主,追溯为辅,全面监控文件动向才是解决内部信息安全的王道。
正值上网管控软件热度不减,企业的蜂拥购买代表着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一个新的阶段已到来。从企业起初重在盲目打造自身信息化平台,到如今信息化平台的安全建设提上日程,上网管控软件实属安全必备品之一。在信息化平台中,信息流通无外乎企业重中之重,协同办公软件即使被管控,但软件由于服务端在第三方手里仍旧容易造成关键信息泄露。 近80万份国寿保单“裸奔”?近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被指泄露用户个人信息,公开的国寿客户保单多达近80万页,涉及客户信息792270条,保单内容包括投保人、被保人姓名、性别、证件号码、证件类型、出生日期和手机号码,同时还显示关于险种名称、投保单号等详细资料,作为保险业巨头连客户的信息都不能保护,确实令人担忧。
ANYVIEW(网络警)网络监控软件认为这只是众多泄密案情的冰山一角,不管是哪个行业、哪个企业或者哪个个人,泄密事件在信息化高度普及的现代社会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事实上,人们都知道一些机密信息的外泄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但遗憾的是总是心存侥幸或者无可奈何,于是等到数据泄密之灾降临头顶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亡羊补牢。
解决信息外泄问题,意识先行是很有必要的,但方法得当也是关键环节。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依赖法律追究、行政约束和物理隔绝(断网)等传统粗暴方式来防止信息外泄的,实际收效并不好。现代企业追求的是安全与效率平衡,一方面要确保信息安全,另一方面又要确保员工工作高效,满足这一需求就得考虑用更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如上网管控、文档加密、授权控制、安全沟通等。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人寿建立了全面的信息保护体系,上网管控可以控制内部人员不能将文件发送给众宜风险管理;如果基于合作关系一定要发,则可以通过文档加密的文件外发控制功能,确保信息在众宜风险管理内部可以正常阅读,但是对外无法使用;此外,利用上网行为记录,可以迅速追查到泄密的源头,找到内网信息泄密的直接责任人。
内网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如同一个良性的信息生态系统,信息在内部可以自由流转,沟通顺畅,但是在外则是限制性流通,在这个生态系统下的信息安全的、高效的。目前一些意识先行的企业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生态系统,而这一趋势将不断蔓延,相信近两年内内网信息安全系统会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和采用。
泄密事件后,中国人寿向记者发来了一份致歉声明,表示对由此给部分客户造成的困扰和忧虑表示歉意。但作为一家负责人的企业,除了道歉外,也应该立即行动,着手构建自己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类似的泄密事件不再发生! 二、日本,上网过滤软件未来的市场规模是205亿日元 石井和仁是一名初中生。最近几天他整天愁眉苦脸,十分不安。妈妈感到他有点异常,仔细追问之后才明白,原来他偷偷看了黄色网站。此后,天天有邮件催他交款,数额高达10多万日元。 这让和仁十分惶恐,自己没有这么多钱,又不敢对家长说,所以愁得几乎茶饭不思。幸亏他妈妈发现了。这位母亲没有责怪和仁,而是告诉他以后不要看了,这个钱也不用付,这都是诈骗。母亲当着孩子的面打网上的催款电话,结果一直没人接。打了多次都是如此,这才让孩子放下心来。日本这些有害网站很多,而且很多网站利用人的弱点,只要你看一次,就索要高额费用。很多成年人因为担心自己看黄色网站被公司知道,只好忍气吞声付款。 免费净网软件,集恶意广告拦截、用户隐私保护、不良网站屏蔽、视频骚扰过滤等功能为一体,能够有效拦截钓鱼网站、恶意广告、欺诈信息以及在浏览网页内容、视频内容时产生的骚扰,保障用户个人隐私及数据信息安全,给用户安全、干净、清爽的上网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