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数据安全跨越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受访企业中91.3%在过去2012年中使用计算机办公,78.5%使用互联网办公。互联网在企业中的运用越加广泛,企业也从刚开始利用简单连结的内部网络上升到利用复杂的互联网内、外网进行商业运作和商业拓展。
随着连结信息能力和流通能力的提高,基于企业内部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频繁爆发的各种信息泄密事件使得多数企业对于数据安全提到了首要考虑的位置。根据资料显示,企业内网信息安全常常会面临来自计算机病毒侵害、非法接入和恶意访问、员工无意识泄密、系统漏洞、黑客入侵五个方面的危害。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造成的后果都会是企业系统数据的损毁、数据泄露、重要信息被非法访问、删除、复制或销毁,如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案。
对于企业内网面临的安全问题,造成的泄密事件数不胜数,在对其进行统计后发现,96%的公司是因为流程缺陷和内部员工的无意识泄密所导致。而能够进行常规安全检查的公司不到50%,采取技术措施进行控制的公司在国内不超过10%!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市场。一旦信息被泄露和窃取,对于用户而言就是灭顶之灾。因此,核心数据安全已成为企业内网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终极目标。
无论是外部攻击还是内部员工泄露,针对的都是企业数据本身,因此,网络监控和锁端口的解决方法已不满足安全和操作性的需要,随着密码技术的发展,加密成为了保护数据的最有效手段。
目前市场上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就是驱动层透明加密技术,为了让用户的日常使用不受加密的影响,透明加密技术成为主流手段,透明就是当使用者在打开或编辑指定文件时,系统将自动对未加密的文件进行加密,对已加密的文件自动解密。
除了数据加密,数据常常面临的另一个威胁就是丢失,一旦丢失或者被损毁,就是不可逆转的损失。因此企业应该对数据利用科技手段定时主动备份、智能自动备份。也可以在操作中按需对备份文件设置加密算法和密钥,在传输数据时也可对数据包内同进行加密安全传输。
针对调研数据中反应的员工无意识泄露企业数据的问题,除了制度规范外,还应从技术层面进行加密保护。越来越多的敏感信息、秘密数据和档案资料被存储在移动存储介质里,被轻易外传、复制。企业应该对U盘等工具进行加密。
以采用U盘加密手段为例,将普通U盘变为加密U盘,对加密上锁后的U盘需要用户进行身份认证,通过注册信息实现U盘身份识别和介质追踪。并且对现有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进行安全增强,采用双因子认证,支持USB-KEY 作为身份确认的唯一凭证。从而实现与加密系统无缝结合,防护能力倍增的效果。
从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终端安全、移动存储四大模块入手,利用加密手段构筑数据防泄漏体系,已经运用在广东珠江投资管理集团、南方电视台等企业中,通过对核心数据、信息的保护,有效提高了客户数据资产的安全。
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安全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核芯成就安全,企业安装加密软件已经成为时代之趋,只有安全得到了保障,企业才能在信息时代站上潮头,成就伟业。 二、IT服务质量影响采购决策 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在IT服务市场,更多用户只关注售后服务。戴尔、联想、惠普、IBM等IT服务提供商也更加着重宣传售后服务,据硅谷动力了解,奋战在市场上的中小型企业,普遍透露有6-7成企业使用了从未关注过除售后以外的其他服务,这项数据暗合IT服务了解程度调查。那么厂商认为其他IT服务未成绝对主流的原因是什么,硅谷动力得到了以下几种答案: 1.服务价格偏高: IT服务提供商们明白价格因素的重要性,迟迟不做调整可归于两方面原因。首先,即便有过半数用户流失,但目前的生意仍有赚头。考虑到市场品牌、销售渠道等因素,已拥有一定用户群的提供商并不急于改变;另外一点,目前的提供商在自己研发的服务上投入比较多,因此成本也相对较高,想降低有难度。 2.市场混乱,无统一标准,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市场混乱、无统一标准是针对各种授权服务网点或者其他IT服务外包公司所讲。事实也是如此,只要您愿意,在百度搜索一下IT服务,其中存在大量没有厂家授权的外包公司。不过也有授权服务商通过了国家的种种认证,走进了正规渠道,并且价格优势依然明显。法律法规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硅谷动力希望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惩治不法商贩,打击那些通过扰乱市场获取利益的群体,同时对IT服务提供商进行进一步规范。 3.信息获得渠道较少: 上文中提到过IT服务宣传有待扩散的问题,正是这种现象导致了走不出去怪圈,即厂商IT服务宣传少——用户不了解——IT服务收益低——宣传资金少。其实总体来看IT服务中有很多是很有用处的项目,但由于用户很难获得信息导致再好的服务也少有人问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