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政府称网络监控境外网民挫败多起恐怖袭击
奥巴马政府18日再度为大规模监视"灭火",声称得益于网络监控境外网民上网,美国挫败逾50起恐怖袭击图谋,令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纽约地铁"幸免于难"。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当日在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作证时称,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后,利用网络监控境外网民上网的"棱镜"项目,当局挫败遍布20个国家的逾50起恐怖袭击图谋,其中至少10起企图在美国本土实施。与亚历山大一同作证的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副局长肖恩·乔伊斯通报了4起案件的详情,包括纽交所袭击未遂案及奥巴马政府反复引用的纽约地铁袭击未遂案。
乔伊斯指,通过监控上网信息,2008年FBI发现摩洛哥裔美国公民哈立德·瓦扎尼(Khalid·Ouazzani)与藏身也门的恐怖分子暗中串通,企图对纽交所发动炸弹袭击,后来FBI将瓦扎尼及其同伙一网打尽。
2009年秋,FBI又截获一封电邮,发现阿富汗裔美国公民纳吉布拉·扎齐(Najibullah·Zazi)在信中与藏身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讨论如何配置炸药,后来FBI在纽约逮捕扎齐,当场在他的背包中查获炸药原料,扎齐供认他企图对纽约地铁发动炸弹袭击。
乔伊斯又称,2005年丹麦《日德兰邮报》刊登涉嫌亵渎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后,当局利用"棱镜"项目发现一名家住芝加哥的美国公民企图对《日德兰邮报》办公室发动炸弹袭击;此外,9·11恐怖袭击发生后不久,当局也曾利用"棱镜"项目重新调查一起案件,最终及时制止"恐怖分子活动"。
自6月初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的斯诺登踢爆美国两大绝密网络监控项目,奥巴马政府为平息公众不满情绪,不时通报此前闭口不谈的反恐案件详情。6月13日,FBI局长罗伯特·穆勒更称,如果2001年就网络监控美国民众通话,9·11恐怖袭击不会发生。
但保护公民隐私组织强调,不管政府如何以反恐之名进行申辩,监视项目都侵犯了公民基本权利。6月11日美国公民自由协会(ACLU)已起诉奥巴马政府,要求法院立即叫停通话监视项目,并下令清除所有相关数据。
二、下一代网络监控成为企业关注重心
对于当前1GBps到10GBps的网速,网络监控和安全工具尚在努力追赶;随着企业和机构对网络的升级换代,光网的速度将达到40GBps到100GBps,网络监控将面临失控之虞。
即使是稍微提高一下现有的网速和容量,当前的网络监控和安全工具就已经难以应对了—网速若提高到100GBps,这些工具更无法正常运作了。网络需要不断提速和扩容,新技术和新策略目标不断涌现,要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企业和机构需要寻求网络监控和安全防护的新方法。
办法还是有的。矩阵架构加过滤技术,可以实现只分送必要数据到网络监控和安全工具上,并确保数据被分送到合适的工具上。通过这个方法,一套安装在10Gbps网络上的监控设备就可以应对高达100Gbps的流量,帮助企业轻松面对下一轮网络通讯的演进。
对下一代网络监控,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和机构关注的重心,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风险和合规性。然而,随着网速提升至40Gbps,乃至100Gbps,监控的难度与日俱增。适合10Gbps链路的工具,对于40Gbps(或更高速)链路的数据流就束手无策了。如果没有可靠的网络监控,关乎营收的关键业务网元就会受影响。
没有精确的监控,网络安全也会受到威胁,常见的就有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通过持续监控带宽使用率,可以缓和网络瓶颈和网络中断等问题;数据分析和定期的数据审计则可以为机构提供必需的信息,以确保合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