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采取封杀措施的多为电信、IT以及银行等技术保密要求较高的企业。还有一些企业的研发中心,一切聊天工具,像钉钉、微信、阿里旺旺、QQ的端口都是被封掉的。
企业这样做,主要原因是担心员工通过MSN或QQ泄露机密。因为聊天软件的方便快捷性,即便是容量很大的文件,瞬间就可传送出去。其次是担心员工在工作时聊天影响工作效率,“MSN和QQ是办公效率的最大杀手。”波导公司副总隋波对记者表示。不少公司员工自己也承认,聊天内容大多数都与工作无关,一天时间在聊天中很快就打发过去了。
有的企业高管认为,电脑是单位的办公用品,员工如何使用当然要由单位规定。
1、员工与老板玩“猫捉老鼠”
但不少单位的员工也和老板玩起了“猫捉老鼠”游戏。员工也想了很多办法来应对企业的封杀,例如,有些员工在办公电脑上安装一种特殊软件,聊天时,单位的网管只能看到该员工在访问页面,难以看到传输内容。还有一些员工聊完就立刻删除储存在本地硬盘上的聊天内容。
但是,很多单位也想出了各种防范手段,例如一些有技术条件的单位可以将员工的特殊软件破解,将聊天内容还原出来。另外,单位也可以恢复员工在电脑上被删除了的本地记录,只不过成本较大一些。
2、“腾讯QQ不会监控用户聊天信息”
腾讯公司公关部人士渠毅给本报发来说明称,腾讯采取点对点的消息收发方式,自己不会监视用户在电脑上的操作情况。
据介绍,腾讯QQ在技术上采用的原理是一种点对点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大部分情况下,用户之间的沟通是从一个用户到另一个用户,不需要通过腾讯服务器的中转。只有在网络不稳、网络情况复杂或用户下线等特殊情况下,腾讯服务器才会帮助用户保存并中转留言。按照上级的网络安全信息处理的规定,通过服务器中转的留言,将会经过信息安全的过滤机制,一些用户正是因为通过腾讯服务器中转了含有敏感词汇的留言内容,才遭封号处理。
该公司表示,QQ每天有超过两千万用户上线沟通、聊天,腾讯无必要也无能力保存每位用户的每条留言记录,更谈不上监视一亿六千万用户的电脑使用行为。
3、网管说“你们做啥我们都知道”
在某国际知名广告及公关公司担任网管的杨先生说:“虽然各公司网管的素质参差不齐,但是从技术角度上讲员工小到登录了什么网站、安装了什么盗版软件,大到电脑中的存档文件以及是否私自传输或下载了公司的内部资料我们都知道。”
而对于一般员工的“小动作”,网管们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杨先生说:“我们一般都会设置公司防火墙,一方面防毒,一方面会屏蔽一些非法网站,还有依靠设置屏蔽关键词来阻止员工搞不该搞的小动作,像什么BT啊、色情啊是肯定看不了的。”
4、员工说:“再不敢用QQ聊天”
得知该案例后,一直对网络安全就有所怀疑的某外企白领崔小姐坚决地表示,今后再也不敢用QQ聊天了。崔小姐说,虽然平时用QQ和朋友聊天也不见得会讲一些很秘密的话题,但知道QQ容易被监控后,总觉得聊天时有几双眼睛在盯着自己,浑身不自在。
她表示,平时她就总觉得网络上的信息容易被人截看或聊天内容监控,故之前一直很少用这种网络聊天工具与人交流,有事宁愿打电话。后来被朋友们取笑,她才慢慢开始使用网络聊天。但QQ既然能被单位的网管监控聊天内容,肯定也可以被其他人网络监控,这样很没有安全感。崔小姐于是下定了决心,不会再用它来聊天了。
5、律师说:“网络监控前须向员工明示”
广东林焱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晗龙:隐私权属于人身权利的一种,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事实上,对于何为隐私权,何种行为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隐私权的保护方式也定义得很模糊。
企业有权通过监控手段限制员工利用企业资源从事个人行为,但前提是向员工明示,否则就有侵犯隐私的嫌疑,而另一方面,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如得知了个人隐私,都有义务对此保密。对于确认因传播个人隐私对个人造成伤害的,《民法通则》中根据造成后果的轻重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包括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易用、可自学习的故障诊断工具:应用系统的故障诊断比NMS系统的诊断更加复杂,它不仅要分析网络性能、系统资源,而且要分析系统设置、应用程序效率。一个良好的系统诊断工具是非常重要的,故障诊断工具并不一定是一个全自动的智能系统,因为一个全自动的智能故障推理系统开发难度极高,会造成软件价格急剧攀升,它可以是一个半自动系统,但是要有自学习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