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要从自身开始重视起数据安全问题,而目前解决金融数据安全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其机密数据进行加密。这样的话,加密直接作用于数据本身,只要加密算法不被破解,数据依然是安全的。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展,金融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我国的金融业信息化工作得到快速发展,规范、方便、高效、安全的金融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与此同时,金融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金融业信息安全保障难度持续加大,给我国金融业信息安全带来新的更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目前金融业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1、银行数据大集中带来的安全风险
银行数据大集中是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里程碑,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银行数据大集中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银行数据集中客观上也带来了风险集中。
2、网上银行带来的风险
网上银行所带来的资金风险,对银行声誉造成很大损害,甚至因风险传递、扩散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3、安全管理方面的风险
安全管理能确保关键信息系统加密和数据得到充分保护,避免非授权的进入和意外中断。
纵观近年来金融业机密数据失窃缘由,主要来源于黑客攻击、木马病毒入侵、钓鱼网站、安全系统管理不健全以及用户缺乏安全防护意识等。
加密软件如何抵御金融业机密数据失窃
的确,在我们一只脚跨入大数据的时代的时候,另一只脚必定会踩到安全隐患的雷区。信息的安全问题就是科技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我们要从自身开始重视起数据安全问题,而目前解决金融业数据安全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其机密数据进行加密。这样的话,加密直接作用于数据本身,只要加密算法不被破解,数据依然是安全的。
金融业信息安全事关国家金融的稳定大局,责任重大,金融业要未雨绸缪,认真贯彻落实围家信息安全的工作要求,再者就是使用专业的加密软件对其机密数据进行加密,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企业内部核心机密数据,无疑是各企业生存发展的至关命脉。在互联网、智能手机、大容量存储设备(U盘、移动硬盘等)高度普及的今天,如何确保企业做好内部信息数据防泄密工作,让企业对机密数据拥有高度可信赖的安全保障,则是企业信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权威数据统计,81%的泄密问题发生在企业体系内部(内部人员过失泄密或主动窃密),由外部黑客攻击、系统漏洞、病毒感染等问题带来的信息泄密案例,合计仅有12%;内部体系造成的泄密损失是黑客攻击的16倍,是病毒感染的12倍。由此可见,传统网络安全在数据防泄密的措施中,依靠部署防火墙与杀毒软件等产品无法全面保障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企业内部信息数据防泄密已成为当前各大企业单位亟待解决的重大安全隐患。 为有效解决数据防泄密这一问题,一般企业都会采用专业的加密软件来完成内部安全高效的保护,为企业内部信息安全实现数据防泄密的双向管控,即以传统防火墙、杀毒软件来御外贼(防止黑客、病毒攻击),以加密软件来防内鬼(防止内部人员过失泄密或主动窃密),从内至外的提升信息安全防护级别,以统一安全的数据防泄密策略贯彻内外部防控系统。 加密软件是通过高效、安全的动态加解密技术,对企业内部的所有文档、数据实现透明加密防护,从而达到文档数据防泄密。经过加密软件保护的各类数据与文档,可以完全阻止内部文件被泄露,所有用户任何操作行为都受到加密软件的管控。 隐形加密软件采用动态文档透明加密技术、虚拟化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及硬件绑定技术,结合多维密级和权限管理,针对内部员工和部门差异化及自主管理需求,对重要数据进行精细化细粒度权限管理,有效的防止了未经授权非法使用及越权使用者对文档所造成的信息泄密,可以全面实现企业内部数据防泄密的管控部署,配合防火墙与杀毒软件等传统安全措施,实现信息安全的“内外兼防,滴水不漏”。 隐形加密软件特点是自动强制加密和解密,使用者对文件的加密和解密过程无知觉;不影响原来操作习惯。不改变原来的文件操作规则;环境内文件交流无碍。在内部环境里无需作任何处理便能交流文件;一旦离开环境即失效。加密的文件未经授权拷贝或外发出去,打不开或者打开是乱码;文件分级管理。高级别的可以访问低密级的文件,低密级的不能访问高密级的文件;未经授权解密,即使文档作者本人也无法获取文档内容。近年来,由于各类泄密事件频发,为了有效防止内部泄密,保护企业核心机密,选择相应的加密软件作为加强企业内部信息防控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