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管理软件
当前国内互联网管理软件品牌众多,可以对当前局域网电脑上网进行管理,比如监控电脑的BT下载、监控QQ聊天、限制主机带宽,限制股票软件、限制网络游戏软件以及限制网页浏览、限制在线视频、限制网络电视等,因为这些行为已经大大降低了企业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还造成了企业雇员或者事业单位的雇员、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等工作效率的降低;同时,由于不合理的上网行为也容易感染网络病毒、网页木马等,有的甚至还感染了蠕虫病毒、冲击波等等病毒。对一些病毒,各大杀毒软件厂商提供的杀毒软件可以防止蠕虫病毒、防止冲击波病毒功能,从而可以查杀蠕虫病毒、查杀冲击波病毒,查杀ARP病毒,防止ARP病毒等等。 经过对国内多家局域网网管软件厂商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了厦门天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NYVIEW(网络警)网络监控系统(官方网址:http://www.amoisoft.com/ ),网络管理系统采用了基于协议的封堵技术,在限制各种P2P软件、各种聊天工具尤其是封堵QQ、监控微信聊天内容和封堵SKYPE等方面都非常不错,我们建议网络规模在200台左右的客户可以考虑部署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版,而对于更大规模的网络环境可以考虑部署网络管理硬件系统,相信可以为企业进行网络管理解决燃眉之急。 二、网络监控嗅探软件敲响信息安全警钟 据网友爆料,仅需花费几分钟,安装一款名为“MSNChat monitor&sniffer”的网络监控嗅探软件,任何一个人即可轻松将局域网内部MSN使用者的地址以及其中的聊天内容尽收眼底。该嗅探软件的出现,敲响了保护信息安全的警钟,同时也几乎让每个知情的MSN用户捏了一把冷汗。他们不禁要问,谁来保障我的隐私。 企业老板与网络管理人员监控员工QQ内容信息的事件由来已久,尚未引起广泛关注,但是一款针对监控QQ聊天内容信息的网络监控嗅探软件在网络上的悄然盛行,使得信息传输安全的问题瞬间成为业内关注焦点。近年来,通过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等手段向外部输出企业商业信息的事件屡见不鲜。在“凯恩纸业泄密案”、“长虹技术泄密案”以及“力拓事件”中都不难找到电子文档的痕迹。 Gartner调查显示,超过85%的安全威胁来自组织内部,而其中通过即时通信、电子邮件泄露的电子文档损失占到30%-40%。在Fortune排名前100家的公司中,每次电子文档泄漏的平均损失是50万美元。上述泄密事件,一部分来自于企业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相勾结,另一部分则是别有用心的企业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窃取。 据某网友爆料称,最近一款叫“MSNChat Monitor&Sniffer”的国外开发的网络监控嗅探软件正风靡互联网,软件主要针对MSN用户信息。用户只要安装该软件,即可在网上任意监听本地局域网内所有MSN使用者的聊天信息。该类网络监控嗅探软件的出现,警醒了广大企业主。如何加大监听行为的防范力度,确保企业信息传递的安全,已经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对于QQ聊天内容监控这类个人即时通信软件的网络监听行为,实际上仅仅折射出信息安全危害领域的冰山一角。而目前专门针对企业商业机密的窃取行为,更为猖獗。据国家安全部门负责人透露,国内63.6%的企业用户处于“高度风险”级别,我国每年因网络泄密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巨额的数字背后,反映出企业信息安全意识的薄弱以及企业在网络管理方面的缺失。数据显示,来自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问题中,83%由于内部人员与外部串通造成,这其中个人即时通信软件以及免费邮箱等通信手段难辞其咎。 三、网络监控嗅探催生信息安全产业 近年来,关于银行客户、购房者以及电信用户的资料泄密等大有蔓延之势。业内不用涌现“泄密门”事件。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针对信息泄密问题,倡议国家加快制定信息保护法,对各类“泄密”行为进行制裁,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信息泄密危机。 立法固然能够给予信息窃取行为以威慑,然而,利益的驱使让更多泄密者和窃密者甘愿铤而走险。面对愈演愈烈的商业信息泄密行为,企业纷纷联手第三方企业。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激活了信息安全市场。据有关报告统计,国外网络安全市场中,防泄密类软件已经占到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其增长速度已远超反病毒、反攻击等其他类产品。如今,信息化已经延伸至企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无形中促成了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以及对信息安全问题的关注。无数次的经验教训,已经警醒了企业决策者。大规模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的上马,已经较好解决了企业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 然而,以个人即时通信软件为代表的网络工具不仅实现了企业领域的规模应用,还广泛用于个人领域,用于亲友间的沟通。个人用户多为免费通信工具的用户,比如电邮邮件、即时通信。这类免费工具不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很难保证个人用户的信息安全。有专家指出,即使在安全度较高的网络中,配合网关欺骗软件使用,也能够对小区宽带进行监听。因此,个人对免费软件的应用喜好,使其信息安全隐患成为一个长期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