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加强网络监控 多所大学最近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网络进行审查的做法正在全球迅速蔓延,目前大概有20多个国家对互联网进行审查,而且审查的范围并不局限于网络内容。据英国《金融时报》14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共同参与了这项为期6个月的调查。研究人员调查了40个国家,对1000个国际新闻网站和相关国家的其他网站进行了电话调查,以了解这些国家是否存在对互联网进行审查的行为。 调查发现,这种行为正在迅速扩散,有许多从前未对互联网进行审查的国家开始采取审查政策。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原来对互联网进行审查的国家的经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互联网进行审查。多伦多大学的政治学副教授罗纳德·戴伯特说,有10个国家经常阻止公民浏览一系列网上材料,这些国家包括伊朗、沙特阿拉伯、突尼斯、缅甸等。新的审查技术包括采用“过滤关键词”等新技术。然而,就在审查者采用新技术加强审查的同时,一些人也在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逃避控制。 二、国家机密从互联网大量流失信产部呼吁加强监管 虽然近期不断有报道称一些西方国家电脑网络正遭受中国黑客的侵袭,但昨天我国一位高级官员表示,许多国家机密正在互联网上被数据泄漏出去。 信产部副部长娄勤俭日前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了电脑渗透和颠覆活动的目标,建议政府采取加强监管、成立新的安全机构和加强商业控制等一系列的相应措施。不过,他并没有回应最近西方国家所鼓吹的中国黑客从事“网络间谍”一事。 “互联网已经成为针对我国核心机构的外国间谍活动的主要技术渠道,”娄勤俭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杂志上撰文写道。“在近几年中,党政和国家机关以及国防科技研究机构都遭遇了多起国家机密丢失、被盗和泄漏的事件,国家为此蒙受的损失是重大的和令人震惊的。”但他没有具体指明有哪些事例。 娄勤俭还表示,我国的电脑网络存在很多安全漏洞,不但不利于政府监管,还将有价值的信息泄漏给了外国间谍。美国等西方敌对势力利用这些漏洞以及他们在技术上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进行“政治渗透”。“在美国出口的网络技术产品中,被故意植入了‘后门’,方便他们从事技术渗透和窃取国家机密,”娄勤俭说。一些美国企业已经否认了这种说法。 娄勤俭呼吁成立一个新的政府机构,以更有组织的方法审查外国企业商业活动的电脑安全影响。这个监察机构应该负责“处理重大外国投资、大型的并购活动、重要科技产品和服务项目以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互联网及信息安全问题,”娄勤俭这样说。另外,他还呼吁制定政策鼓励政府研制和采购更多采用自有信息安全技术的产品。 一些外国官员最近在一些新闻媒体上声称中国正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攻击包括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政府电脑网络,我国已经对此予以了否认。娄勤俭表示,正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势力一直在威胁我国的网络安全,他们专门雇人在互联网上编写和宣传一些“有害信息”,中国1.4亿网民正受到这些腐化堕落内容的诱惑,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审查。 三、调查结果现实部署网络行为监控软件的必要 调查发现,八个地区内有83%受访员工在办公时间内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但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员工每周花在网上处理私人事务的时间比其它地区的员工更长,高达5.6小时,而亚太地区整体的平均上网时间是4.2小时——中国IT主管的判断更为严峻,认为他们的员工每周会花费至少6.2小时进行网上冲浪。中国还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字较为惊人,员工上网下载音乐方面比拉美高16%,中国员工在办公时间上网进入聊天室和玩在线游戏两方面分别比其它地区高约8%和12%!在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只有26%员工上网浏览个人信件,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则是60%! 而从整体的调查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没有具备必需的保护以对抗日趋严重的网上威胁。高达92%的被访的IT主管表示,相信其公司网络已经受到保护,能够防止各种网上安全威胁。96%的中国IT主管更对他们已安装的防毒软件保护极有信心。但是虽然信心十足,50%的中国IT主管不得不承认其公司内的工作站曾经受到间谍软件感染。此外,44%的中国IT主管表示他们公司的计算机系统正遭受到基于网络的病毒攻击,例如JSScob的攻击。 内网安全管理平台(SOC):继内网安全的概念呼之欲出的前提下内网安全管理类产品获得了显然的市场需求和认可。以SOC为代表的内网安全管理类产品,包括终端和桌面级安全产品、以及文档或程序管理产品等都统一将威胁的源头瞄向网络的内部。如果说让内网安全管理更加名正言顺,那么则将是内网安全管理大展鸿图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