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署局域网管理软件,保护重要商业机密
一个遭破译的密码,导致企业海外客户瞬间流失;接二连三跳槽的高工,给企业带来逾千万元的损失;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商业秘密犯罪案件在数量上呈现出逐年上升势头。触目惊心的商业信息泄密事件,给众多不重视商业机密保护的企业们着实地上了一课。 商业安全警钟拉响在中国企业上空。人员流动,商业机密危在旦夕,而有局域网管理软件帮助,则可高枕无忧。
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几乎有一半的员工承认在离职时会带走原公司的资料,包括文件、销售协议、合同清单等各种数字资产。调查还发现,85%的职员可以轻松地下载这些“有竞争力”的资料和信息,然后带到下一份工作中,为自己求职加薪。
不仅如此,在这种恶劣环境的逼迫下,有的员工会经不住利益的诱惑,将公司的商业机密出卖给其竞争对手。更有甚者,还会对企业进行打击报复。他们将客户信息、技术文档、设计图纸、财务报表等商业机密删除,或者恶意破坏。不光企业员工如此,各大企业也使出了浑身解树来抢占市场份额,恶意挖人、商业窃密等事件时有发生。
对于企业来讲,商业机密无疑是其命根,它是企业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后的直接成果,承载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重任。然而,信息化的推进,IT平台的引入,在为商业机密的存储和应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其深陷失窃的安全威胁之中。 一旦出现商业机密失窃或重要机密资料丢失事件,不仅会使企业遭受巨额的经济损失,阻碍其发展,甚至还会导致一个企业的倒闭。
去年国内媒体纷纷报道的“浙江凯恩纸业技术失窃案”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据有关报道声称,此次技术外泄案件使凯恩股份的直接损失高达上千万元,间接损失不可计量,并且还使其行业领先地位受损。
其实,这样的商业机密外泄案件远不只这一起,例如,“贵州某国企五名技术骨干携机密技术转投新东家案件”、“广东某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涉嫌纳米技术外泄案”、“山东某机械制造集团图纸失窃案”,等等。这些案件,给当事企业造成的损失都是难以估量的,让其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
二、上网行为管理软件,洞悉一切不合理上网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如今在大多数企业中,员工上网已经成为一种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娱乐性、自主性等特征,使得员工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时候,也容易滋生不合理的上网行为管理:如QQ聊天、P2P下载、在线视频、炒股、网络游戏等。 这些不合理的上网行为管理将使得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网络资源有效、合理利用降低,并使得网络容易遭受病毒的侵袭。
这里,有几项调查数据,值得我们关注:
1、企业中员工每周上班花在网上处理私人事务的时间高达5.6小时,平均每天超过1小时 (炒股、聊天等); 2、中国白领比其它地区的白领每周多花7.6小时的时间来使用IM、玩游戏、P2P;
3、有83%的企业员工由于在办公时间内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使企业有更多机会遭受风险。
4、网络视频下载链接导致大量有病毒或木马的程序进入企业网络,威胁到企业网络安全;
5、员工上班时间玩小游戏、玩在线游戏、网页游戏极容易传播病毒,使得内网面临风险;
……
对员工的不合理的上网行为,是堵是疏?笔者认为应该区分对待:
首先,我们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武断做法。对于网络电视、网络游戏、在线炒股、黄色网站等应用,一般来说,对企业只会有害处。对于这样的应用,我们应当全力控制。不过,对于QQ、微信、钉钉、P2P等应用,我们则应该区别对待。
对于QQ、微信、钉钉、股票软件等应用,还要区别哪些对工作的帮助大,哪些对工作的帮助小。分清这些区别非常有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不同应用采用封堵的态度。 例如,很多单位就把QQ和微信给封掉了,但却没有封杀MSN和Skype,就因为QQ和微信闲聊的人太多,而MSN和Skepe用于工作的人多。所以,我们建议企事业单位部署网络监控可以将QQ、阿里旺旺等与工作无关的聊天软件禁用,而对钉钉、skype等则适当放开。 企业中员工上班花费时间上网,浏览无关网站,登录社交网站交友聊天,亦或是游走在各博客、论坛间,写博客、留言、发帖子等,而就算企业真的出了什么内网数据泄密事件,或是因为不合理上网行为管理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导致整体业绩下降,又应该由谁来承担后果呢,最后还是企业本身买单。怎样才能找到罪魁祸首呢?借助局域网监控软件,实行网络监控和禁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