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家网吧网络监管不严
2月1日下午,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联合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等部门,分两路对城市四区网吧开展专项整治,发现有些网吧对没带身份证的人开方便之门。
1日下午3时许,记者跟随其中一个检查组来到韶山路的印象NO.1网络会所,检查人员随机询问了一男子开始上网的时间,男子称"自己是网吧会员,办理会员有半年多了,老板都认识,所以没带身份证"。网吧老板则表示,没有身份证,是不能上网,该男子情况比较特殊,可能是收银员一时松懈导致。
下午4时许,检查组来到石峰区千姿网络会所。记者随机问了几位正在上网的市民,其中有三位男子没有身份证,但还在网吧内玩游戏。没有登记身份证的上网者如何进入网吧上网?"我是临时上了一个卡号才上网的。"其中一位上网者表示。
此外,检查人员在象牙塔网络会所骑龙店随机抽查了一名上网者,也不见其出示身份证,"我是我哥哥开了卡给我在这里上。"
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表示,到网吧上网的人员必须持本人身份证上网,网吧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把关,决不能借用或偷用他人身份证为上网人员提供方便。对专项整治行动中存在违规经营行为的网吧,他们将严格按照规定予以严肃查处。
二、信息安全成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信息发展至今日,互联网资源的双刃剑效应日渐凸显,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如病毒传播、网页/邮件挂马、黑客入侵、网络数据窃贼,甚至系统内部泄密,已经使信息安全成为各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最近网上报道的中国某军工科研所潜艇科研项目资料被间谍网攻窃取的事件新闻,将信息安全话题又一次推到风口浪尖。据国家安全部门负责人透露,我国有63.6%的企业用户处于"高度风险"级别,近21.8%的行业对网络信息安全没有采取任何管理措施。截至09年9月,我国每年因网络泄密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信息安全已成为与国家、组织、个人利益攸关的命题。
根据国家《保密法》,最有效的防泄密办法是"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让有保密内容的电脑和互联网物理隔绝。然而,在许多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彻底隔绝和互联网的连接既不方便,也不现实,正因为如此,采用技术手段对连接到互联网的用户终端施行防泄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防范联网终端泄密,需要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用户安全意识薄弱,终端安全级别低下。
组织一再强调,而部分人员依然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不按要求按照杀毒软件,安装了杀毒软件不定期升级,从不及时打操作系统补丁,私自卸载桌面管理软件,造成部分电脑的安全防护等级过低。
网络策反,主动泄密。
组织内部人员未能经受住竞争对手、谍报组织高额回扣的诱惑,将组织红头文件、研发资料、市场规划、客户资料等机密信息主动外发,导致国家、组织受损,个人付出惨痛代价。
在主动泄密行为中,泄密人员通过FTP、HTTP、IM传送文件至外网,通过BBS、BLOG等途径散播组织内部信息,在正常的业务邮件中夹带携带有机密信息的邮件,故意篡改文件名、后缀名、压缩加密后才发送等行为屡见不鲜。而管理员若缺乏管控手段,事前无法防御,事发不能拦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