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外某论坛上看到一篇报道:国外一些大型公司通过一种所谓的“员工分析软件”对员工的“电子轨迹”进行监控和分析,并依此鉴定其工作能力。此行为引起了各界广泛的讨论。 专家称,该软件的本质其实就是网络监控软件,借助它的局域网管理与局域网监控功能,公司就能分析员工日常的“电子足迹”(比如员工浏览的网页、收发的邮件、聊天的内容),并据此鉴定出员工的好与坏、最适合的工作岗位,甚至是去与留。
人间的窃窃私语,在苍天听来有如打雷一样响亮;人间的亏心事情,在神仙看来好比闪电一样显眼;员工在电脑上的一切上网行为,在网络监控软件看来有如山间的泉水那般清澈……
还有一篇类似的报道,日本某公司专门为公司的HR开发了一款“人力资源分析软件”。该软件通过在办公电子设备系统内装入监控软件,在对使用该设备的雇员观察一段时间后,就能得到一张“人力资源地图”。 在这篇报道的末尾,有人调侃道,“明明就是监控软件,何必美其名曰‘人力资源分析软件’?可笑。”
姑且不论可不可笑,值得担忧的是,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上到公司领导,下到公司清洁工,只要你进入互联网,就没有个人隐私可言。而且这种担忧并无国界,国外如此,国内亦然。
在国内,企业部署视频监控软件、网络监控软件、局域网管理软件等网管软件,对员工的日常工作状态进行监控是白领中公开的秘密。
如今,几乎每个公司都有了自己的局域网,只要是使用公司服务器登录了内部局域网上的电脑,都能轻而易举地被别人监控管理——包括该电脑使用者登录过什么网站、下载了什么东西、登录了那些聊天工具,甚至是聊天的内容都能一一显示。
除了部署局域网监控软件,目前国内很大一部分企业和单位都通过以下三个方法分析员工的“电子轨迹”。
第一、使用公司内部邮箱。只要用内部邮箱,所有的邮件都必定被公司查得一清二楚。
第二、不能上QQ,只能登录MSN,最好使用公司内部的即时通讯工具。知情人士表示,当中的主要原因是,QQ的聊天内容能加密,而MSN只要聊天双方没有安装加密软件,网络管理人员就能对你的聊天记录一览无余。 另外,一些公司专门开发的内部社区,或者即时聊天功能,都是便于网络管理人员及时知道员工的状态,甚至是通讯的内容。
不过随着像Anyview(网络警)一样强大的监控软件的出现,企业已无需担忧员工用何种聊天工具,以及聊天工具内容的传输加不加密。只要部署了Anyview(网络警)软件,甚至不用安装客户端,就能监控与QQ。
第三,上班即进入内网系统,链接外网要使用账号。据了解,许多公司为了防止员工在上班时沉迷网络,都施行以上的网络管理制度。 只要员工通过账号登录外网,网络管理员就能知道,而且上什么网,上多长时间,下载了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对于网络监控行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赞成者中间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态:让偷懒者原形毕露。
据调查发现,颇有一部分白领对这种网络监控行为表示赞成。理由是,身边一些同事整天都在上网聊天,自己尽职尽责,在加薪和提拔时,反而是那些整天偷懒并喜欢夸夸其谈的人得到管理层的欣赏,有了这些网络监控软件,就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每个员工每天的工作情况。
中庸者往往比较辩证:一切都需盖棺定论
有白领则认为,一个勤奋的员工,即使没有监控,也会兢兢业业;而一个偷懒的人,再怎么监控也能找到法子偷懒。这些“分析软件”是否有用,还有待考察。而且,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也不代表一定就是偷懒或者工作能力差。这样评价一个员工的好坏,欠缺妥当。
反对派大多有此顾虑:个人隐私将暴露
有些白领说起公司管理层通过网络监控软件对员工进行监控的问题时,表现得十分激动。他们认为这样或多或少都会暴露自己的隐私。而且知道有网络监控一回事后,总感觉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
究竟该不该监控,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不要忘了这样一句话: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监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于心有愧。 该追踪监控软件的开发公司透露,微软旗下的网站MSN.com上植入了该软件,通过追踪上网者,微软可以得到用户的年龄、邮政编码、性别,还有大概的个人收入、婚姻状况、有无子女、住宅情况等信息。人们在网络上除了姓名不公开,其他隐私一概暴露无遗。 你也许会暗自思索,上网以后,清除痕迹不就行了?大错特错。网络公司依赖的追踪技术分为三类:最基本的是cookies(一种用来追踪使用者上网习惯的小档案,由网站服务器储存在客户端的计算机上)、相对强大的Flash cookies、引入了一定软件成分的“灯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