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各大社交平台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的交流愈发依赖社交软件,不少隐私信息都会留存其中,比如生活照、私密日志、机密文件等。也正因此,不少人便想通过社交软件窥探他人隐私,甚至想借助一些手段监控他人聊天内容,而这也成了骗子实施诈骗的切入口。 近日,全国首个警民联动的网络诈骗信息举报平台接到举报,有诈骗分子利用他人的隐私窥探欲售卖监控软件,并向受害者索要软件费、保证金和激活费等费用,以此实施诈骗。对此,猎网平台提醒广大用户,窥探他人隐私行为不可取,网上叫卖监控软件的也多数为骗局,更不可轻易向陌生人进行转账。 一、收费名目繁多 假托修bug脱壳 2018年12月,湖南周先生在某网站上看到了“出售微信监控软件”的信息,便通过网站上的QQ联系了对方。取得联系后,对方便向周先生索要了想要监控人的微信,不久后还给周先生发来几张该微信和别人聊天的截图,周先生看到后,信以为真。 随后,深信不疑的周先生便向对方表达了购买意愿,并按对方要求转账了500元。转账后,对方又要求周先生签署并缴纳两份保证金合同,每次转账均为2880元。 然而,周先生在收到对方发来的软件后,却发现该监控软件被加密,需输入密码才能打开。这时,对方以激活费用、软件费为由,分别向周先生索要了4880元、500元,并且保证之前缴纳的保证金、激活费等之后都会退还。 周先生按照要求转账后,对方却以乱点软件导致出错,需修改bug为借口,要求周先生第二天再联系。但是,周先生第二天欲同对方再联系时,却发现自己早已被对方删除。直到此时,周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而整个购买“监控软件”的过程自己损失了14036元。 二、监控隐私数据违法 提示谨防被骗 接到周先生举报后,360安全专家针对此案作出了分析:骗子利用一些网民想要监控他人聊天记录等敏感信息的心理,制作钓鱼网站宣称自己可以监控一些隐私数据,再博取到网民的信任后,以不同的借口要求网民转账进行诈骗。 对此,安全专家提示: 1. 个人监控他人隐私数据违法,切勿尝试; 2. 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要及时向当地公安报警,并进行举报。 三、监控手机是违法行为,企业内部监控公司电脑也应合法 手机是个人资产且属于隐私,因此监控手机本身就属于违法行为,任何形式对手机的监控都是违法的。 企业管理者可以在合法的形式前提下,在局域网部署网络监控软件,但是应通过内部公告等方式合法进行,监控到的内容也不应侵犯他人隐私或超出企业管理范围需要,更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和隐私。 手机监控微信是需要在个人手机安装木马病毒等软件,且任何形式监控手机数据都是违法的。 企业如有必要,在合法条件下,部署像ANYVIEW(网络警)类似的局域网监控软件,用于局域网管理是可行的,该软件可以监控员工上网行为、员工操作电脑过程 、电脑屏幕监控、文件监控、邮件监控、上网浏览网页监控,也可以监控员工QQ聊天记录,监控员工电脑微信聊天内容等,监控的内容需要公司保密,并只限于公司内部管理所用。 信息安全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它和go-vern-ment、国防、金融、制造、商业等部门和行业密切相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上班时间是否应该允许私人行为 凯业必达首席人力资源总监罗斯玛丽·哈夫纳认为,在特殊节日,网络购物是被允许的,前提是不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她提供了集中注意力的小技巧:为自己设定期限。对于开放式的任务或项目,试着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坚持做下去,这样就不会浪费一整天的时间上网。当你盯着时钟看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多么专注和高效。停止一心多用。心理学家发现,试图同时做几件事会浪费时间,降低效率。因此,你要养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习惯。如果你打算花15分钟在网上购物,那就速战速决,然后专注于手头的工作。禁用个人通知。在工作时间,关掉与工作无关的电子邮件和信息提醒。 企业有没有改进员工效率的可行办法?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任仕达总裁马克-艾蒂安·朱利安告诉《环球时报》,雇主应该先找到问题的根源。员工上网是因为无聊,工作量不饱和,还是不清楚工作预期?控制员工使用网络是困难的,即使他们不在办公电脑上购物,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职场,这种方式只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如果他们能专注于工作,就不会时时关注社交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