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度日益重视网络监管完善律法
在印度,电子商务或网络购物近来正在悄然兴起。但当人们坐在电脑前享受着互联网所带来的高速与便捷时,虚假、欺诈甚至是危险却隐藏在网络另一端。前不久,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板球队进行了一场"世纪之战",当时的门票极为紧俏,于是便有人打起了网络兜售"黄牛票"的主意。
一名刚刚从英国学成归来的印度男青年在某购物网站以每张3万卢比(约合4500元人民币)的价格"忍痛割爱"出让5张比赛门票,售价是原票价的100多倍。当地警方通过网络犯罪调查部门提供的线索,很快在交易现场将他逮捕,并将根据印度有关网络安全法律对其提出诉讼。
印度信息技术部下属的先进计算机技术发展中心新德里办公室负责人杰恩告诉本报记者,上述案例只是近来众多网络犯罪案件之一。有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印度全国登记在案的网络犯罪案件超过600起,仅"南亚硅谷"班加罗尔所在的卡尔纳塔克邦平均每年就有120起,并且增长趋势明显。
20世纪末,印度政府开始意识到网络监管的必要性。起初,印度网络监管主要着眼于技术层面。印度警方从1999年开始与电脑专家合作,一起调查涉及网络犯罪的案件。2000年6月,印度政府颁布了《信息技术法》,规定向任何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传播病毒或导致病毒扩散,以及对电脑网络系统进行攻击或未经许可进入他人受保护的计算机系统等行为,都构成网络犯罪。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2007年,印度政府下决心对网络实施系统监管,技术防范与法律制裁并重,逐步完善网络监管制度,减少因网络监管不力造成的负面影响。当时,包括谷歌、微软等跨国企业在印度的网络电话业务发展势头正猛,却遭到印度本土电信业界的集体诉讼,被指控未在印度境内注册运营,逃避印度法规及税收,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于是,印度政府2008年重新修订《信息技术法》,并于2009年10月实施。同时,印度已有的《刑法典》、《证据法》、《金融法》中与网络犯罪相关的内容也一一被修订。
二、马来西亚网络监控恐怖组织
马来西亚吉打州双溪大年市近日发生一起非法赛车纠纷,导致6人受伤、3辆车被砸。各种谣言在一些社交网站上飞快传播。人们四处打听,坊间流传的各种“故事”中,哪个版本最可信。
马来西亚警察总监依斯迈尔·奥马尔表示,警方已经传召数名涉嫌造谣者,并扣留其中数人。吉打州警察总监表示,将全力追查造谣的源头。《星洲日报》日前发表评论称,谣言常常携带负面内容和元素,容易使人“越讲越起劲”,就像一群互不相识的人在玩“传故事”的游戏,最终导致传言严重偏离事实。
依斯迈尔·奥马尔称,网民必须为自身的言论和行为负责,不应滥用社交媒体来冒犯他人或灌输仇恨思想。网络谣言影响社会稳定,马来西亚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打击网络谣言。2002年,“双子塔等旅游景点将被炸弹轰炸”等虚假的恐怖袭击信息在网络上被大量散布,随后,一个7人造谣团体被捕。
对宗教和种族多元的马来西亚来说,更具危险性的是,精通科技的恐怖组织已渗透进社交网络并散布谣言,将普通案件扭曲成种族冲突。恐怖组织只要在一些社交网站上传视频和宣传资料,和马来西亚年轻人交朋友,“同情”他们的不满与失望,就可以引诱年轻人上钩,成功吸收其成为新的极端主义分子。泰国《民族报》网站日前报道称,早在1979年至1989年阿富汗战争期间,马来西亚就已是最适合恐怖组织招募新成员的国家之一,这在反恐专家中早已不是秘密。
更好的网络监管有助于调查和起诉恐怖分子。2006年,马来西亚成立了“国际反网络恐怖主义多边联盟”。目前,美国信曼德机构、日本的显微潮流公司和俄罗斯的卡巴斯基实验室都已经加入了该联盟。
去年,马来西亚警方和马来西亚通信与多媒体委员会合作,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监督网络的专案小组。据新加坡“亚洲新闻频道”网站11月1日报道,借助该专案小组的长期监控,马来西亚当局掌握了“基地”组织最大在线图书馆的大量情报,并于近期关闭了该网站。马来西亚通信与多媒体委员会主席莫哈末·沙里尔表示,当局将尽最大努力继续监控这些非法或危险的网络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