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重要资料的泄密问题,还需要使用专业的加密软件对其机密数据进行加密。
企业都希望招标过程阳光化,但现实社会并非如此。有人在利益驱动下,为捞取更大的利润,向招标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展开了利益攻势。 招标单位面对金钱诱惑,有人未能坚守思想防线,最终触犯法律,身陷囹圄。近日法院就审理了一项这样的案例,一家省级事业单位招标办主任,就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内部泄密,进行暗箱操作获取高额回报,最终身陷囹圄。
那么,除了员工泄密外,企业内部人士有意、无意将商业秘密泄露的情形还有哪些呢?
经过调查归纳,我们发现企业内部数据泄密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由企业在职或离职人员泄密
企业的员工或是在工作中接触到了企业的商业秘密,或是有意的利用工作中的便利条件窃取获得了企业的商业秘密。
2、由企业的兼职员工泄密、离职员工泄密、退休员工泄密
许多专业技术人员会利用在企业所掌握的商业秘密,为其他的单位提供有偿服务,进行兼职工作:而有些有一技之长的员工,在离职、退休后很快又会进入其他的与原企业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原企业的商业秘密为新用人单位服务。
3、企业员工的保密意识淡薄,在技术著作、论文或公开的演讲时泄密
许多技术人员会采用通过著书立说、发表论文的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经验等公之于众,以求获得业界的承认和认可,但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的都会造成企业重要资料泄密。
另外,企业在外出差的员工对所带的资料保管不善,企业的员工不注重对废弃的含商业秘密信息的文档、存储设备的销毁,或对与企业有业务交往、经济合作的律师、客户、会计等缺乏防范意识等,都可能导致企业的商业秘密从内部泄露出去。
针对上述情形,企业应通过加强泄密防范意识、制定完善的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保密意识教育等手段,防止企业的商业秘密从内部泄露出去,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重要资料的泄密问题,还需要使用专业的加密软件对其机密数据进行加密。 数据加密直接作用于数据本身,使得数据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得到加密的防护。再者由于加密防护特殊性,使得数据即使泄露了,加密防护依然存在,只要算法不被破译,数据和信息仍然可以称作是安全的。
绿盾透明加密软件解决问题:拒绝非授权的文件泄密和抄袭复制,即使被私下复制都是自动加密无法阅读; 透明加密的意思是一边加密一边解密,对于在加密环境使用的员工来说看起来就如没加密一样使用习惯,但一旦脱离公司加密环境数据是自动加密的。
当然了,为避免再一次发生信息泄露事件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采用专业的加密软件对其机密数据进行加密才是正解。 二、大数据安全问题 作为新兴产物,信息和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随着数据的进一步集中和数据量的增大,对海量最数据进行安全防护变得更加困难,数据的分布式处理也加大了数据泄漏的风险,一旦信息自由、数据开放,就意味着信息和每—个用户之间都是对等的,而且中间没有层级的过滤。大数据在成为竞争新焦点的同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安全风险。 从基础技术角度来看,大数据依托的基础技术是非关系型数据库。因其来源和承载方式多种多样,使得企业将很难定位这些数据和保护所有机密信息。 从核心价值角度来看,大数据关键在于数据分析和利用,但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对用户隐私产生极大的威胁。 对于企业而言,过去主要存在的病毒、蠕虫等问题,现在依然猖獗,并呈现出—个爆发式的增长态势。 同时,虚拟化、云应用、BYOD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存在着严重威胁,而这些或许只是企业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的冰山一角。随着各种攻击手段的不断混合,产生了大量的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威胁,使得企业面临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和不断加剧的风险。 而此时,有一款好的加密软件对于企业内部的数据安全防护是必不可少的。前几年,网络技术的发展程度不高,病毒、黑客攻击仅限于几方面,死板老套的就那么几招,只要防住企业数据安全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所以当时一款杀毒软件或者防火墙就可以有效的预防攻击,确保数据安全。结合当今信息环境,现在仅仅是杀毒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数据安全防护的需求,加密软件应运而生。 除了使用专业的加密软件给机密数据加密外,企业自身没有安全意识还是不行的。员工的调动、无关人员的随意走动对企业的数据造成了隐患,提高企业内部的自身数据安全意识应当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 作为企业来说,二者缺一不可。
|